• IDS登录
  • VPN系统
  • 高校网络理政
首页 >> 信息公开 >> 党办 >> 正文

德格的新传说——记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扶贫干部优秀群体

日期:2019-03-26   作者:宣传统战部   关注: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德格县,是格萨尔王传说最集中的地方,当远去的声音回响在耳畔的今天,德格又出现了新的传说。

   在四川省水利厅的一份扶贫工作汇报里有这样一段话:经各方共同努力,德格县2018年脱贫攻坚任务已基本完成,实现了73个贫困村退出,440817746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目标,贫困发生率降至6.19%,并提前完成了2019年拟脱贫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这是对德格的扶贫工作的简单概括,而在这短短的几句话和几个数字背后,却包含着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扶贫干部夜以继日的艰苦努力,也有他们一路前行洒下的汗水和泪水。

   优秀第一书记李军

   从教11年的教师李军,是学院第一个到德格任职的扶贫干部。2015年底,他怀着对理想的追求,踏上雪域高原,开始了他的扶贫之路。在这个半农半牧的贡空村,他肩负着扶贫重任的同时也迎接着海拔3500米的高原反应的挑战,在进村的第一时间,就带领工作组实地走访、蹲点调研,理清了工作思路,分析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了“一户一策”的精准扶贫方案,明确了贡空村以芫根、中药材种植野生菌加工、蔬菜大棚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为重点,同时发展旅游业和手工艺品等产业。

   在这样一个自然环境恶劣,自然资源缺乏和经济落后的地方开展扶贫工作,最缺少的就是资金。他摆脱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出击,奔走于省、州、县各级部门,筹集资金1100多万元,从而使村风村貌焕然一新。增加了集便民服务、游客服务、产业发展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室,展览室、幼儿园、文化活动室、医疗室、文化活动广场、花台、路灯以及公共厕所、垃圾处理池、街道垃圾桶一应俱全,村民们也用上了太阳能。

   为解决村民饮水安全和农田灌溉问题,李军跋山涉水实地测量,邀请学院专家团队进行方案论证和可行性研究,新建村巩固提升供排水工程和农田水利灌溉建设项目,实现了“人人有水喝,喝水安全有保障”的目标和主要农耕区节水灌溉设施全覆盖。

   为改变贡空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面貌,他主持成立德格县达马益生芫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自己的产业品牌,销售网点遍布本县和省城周边,为贫困户每户增加300元收入,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劳务输出和就业。

   在李军的带领下,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贡空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并高标准通过了省、州的考核验收。

   优秀扶贫干部杨明

   接过李军接力棒的杨明是个喜欢打篮球的阳光大男孩。当这个身高18,驰骋四川水利篮球赛场的“中锋”坐了两天的汽车翻过海拔6000多米的雀儿山到达贡空村时,眼神中还是多少闪出了丝丝落寞。藏区小山村与成都市的巨大反差还是让这个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的小伙子意识到了接下来日子的不会轻松。据说到贡空村的当晚不认生的杨明就找到了当地的一个汉族老乡,吃了个饱。可也许那晚是彻夜难眠的,除了想家他还想清楚了很多。

   上一任“第一书记”李军很成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度,这对杨明其实是个压力。但生性乐观和有股子倔劲儿的他很快就撸起袖子加油干了起来。扶贫先扶智、让扶贫从“输血”到“造血”,这是杨明的信念。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也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高校教师,杨明深知自己的责任,对村里陈旧的教学设施、缺失的文体用品以及不均衡的师资力量作为专题向学院党委做了汇报并提出一系列对口帮扶计划并得到了大力支持,从而填补了学校的各项空白。最终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达马中心小学捐赠价值7.2万元图书、书包、彩笔等文体用品,新建图书室1间、电教室1每年捐赠2万元用于贫困助学学院对德格县教师系统开展计算机培训一期对德格县电力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技能培训一期。杨明以绣花功夫开展教育扶贫,努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2018930日是杨明一生都难忘的一天,妻子即将生产。正当他沉浸在要为人父的喜悦时,突然传来了远方的命令:省委巡视组要到德格了,要他速回。一边是骨肉团聚,一边是扶贫担当,杨明的内心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剧烈撞击和煎熬。“既然当了‘第一书记’,省委巡视是大事,工作为重,要服从大局和组织安排”这是杨明当时内心的真实想法。101日,杨明准时赶到了贡空村迎接“省检”。不成想这“一个猛子扎下去”就是一个多月。当他再回到家时,面对的已是出了月子的妻子和满月的女儿。这也成了他对家人永远的遗憾。

   完成任务返回后杨明谈了个人感受: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才能更好地做好驻村工作;只有真心真情真意,才能更好地交好群众朋友。扶贫这段经历将永远是他人生的骄傲。

   优秀共产党员杨海涛

   现任德格县达马镇党委副书记的杨海涛,是2017年底到德格挂职的,因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表现突出,2018年被评为省水利厅优秀共产党员。

   20177月,也就是他到德格的5个月前,因过去的伤病复发曾经做了二次手术,出院时医生建议他修养半年至一年。当他看到学院的精准扶贫宣传时,手术四个月的杨海涛坐不住了,他要抓住这个亲自参加精准扶贫的机会。当他得知自己被选派到达马镇担任副书记时,他心潮澎湃,一种为自己实现梦想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早把复查时医生让他继续修养的建议抛到九霄云外,告别父母和女友,毅然踏上无垠的高原。

   201810月是杨海涛的父母盼望已久的日子,他们等待着儿子回山西老家举办婚礼。然而,就在103日婚礼结束的第二天,他便告别家人,带着对父母的内疚和妻子的支持返回了德格。

   杨海涛是脱贫攻坚的副书记,也是乡村振兴的宣讲员。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他走进田间地头,村舍庭院,走道群众身边,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让十九大的新理念、新战略、新成果在群众中生根。

   杨海涛深知,要让达马镇的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发展集体经济才是硬道理。在贡空村,他带领村民种植大棚蔬菜,带队参加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圣洁甘孜”首届购物节、四川农博会,推销合作社的农产品,也结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精准扶贫人,为本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2018年,合作社各项业务步入了正轨,完成了微信公众号、微店等多个网络平台的搭建,使贫困村的农产品走出大山,面向更多的人群。一年间,3个贫困村合作社农产品销售额合计达到75000多元,很好地带动了其余4个村的集体经济,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致富的内生动力。

   优秀共产党员张仲驰

   张仲驰是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选派到德格县下派干部中唯一的90后”,娃娃刚几个月就赴任了。一年来,他协调完成了8项帮扶项目,在谈到驻村感受时他这样说:燃卡村村民非常淳朴,当我们的产业帮扶项目落实后,为贫困户分奶牛,一个老婆婆紧紧握住我的手,不停地说感谢。当时很感动,觉得做的这些事情是值得的。每次到村上开会,村民们都面带微笑跟我打招呼,男女老少都叫我“阿哥”。个人的力量真的很难改变什么,但是,村民们的肯定和支持的的确确让人觉得这一切很有意义。

   优秀后备干部罗强、王圣戎

   在马尼干戈镇洞真村的罗强和到更庆镇戈姑村的王圣戎是学院最晚派出的两名扶贫干部。人到中年的罗强,本可以在学校过安稳日子,但在组织的召唤下仍然义无反顾地投身高原,王圣戎返程途中不慎感冒,严重高烧的情况下仍在海拔4300米的戈姑村村委会打地铺、值夜班,几番坚持才被送到当地医院抢救才得以脱离危险。他们都说,刚下村时,当地人对外来人在这里工作还是存有戒心的。他们表明了自己来这里的目的: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两年多来,他们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通过为群众办一件件小事,为村里办一件件小事,为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解决一道道难题,最终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有当初的另眼相看到后来的刮目相看,用实干的精神为自己赢得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扶贫干部两年多的艰辛付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帮扶的发生了巨大变化,老乡们不再愁吃愁穿,医疗教育住房都有了保障,水清灯亮路通,广播电视无线网络也进村入户。收入增加了,绝对贫困户被消灭了,城乡差距逐渐缩小,硬化的村道户道可以让小车直接开到自家门口,交通非常便捷。村里的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农业牧业手工业,特色野生菌加工、特色木材加工、特色庭院经济等,让这里的集体经济走上了可持续可稳定增收的良好发展路径,一个美丽的德格正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阔步前进!

   江山如画!回首二年的扶贫路,一路心酸、一路泪水、一路汗水,终让穷山村变了模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