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8月10日至16日,学校党委副书记于建华、学校副校长张智涌带领马克思主义学院17名思政课骨干教师,赴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河南师范大学)参加2023年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研修班。

开班仪式
本次研修活动内容扎实、形式多样。在理论学习阶段,老师们聆听了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蒋占峰教授所作的《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专题讲座。蒋占峰教授指出,思政课教师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之一,思想课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强化政治担当,朝“政治要强”的目标不断努力,担负起引导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重任。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黎明教授为学员们做了《中原红色文化及其当代价值》专题讲座,王黎明教授从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文化的论述出发,介绍了中原红色文化的内涵,指出中原红色文化的主体为: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并依次做了详细的讲解。同时还讲述了中原红色文化的价值,中原红色文化的传承,以及思政课教师应如何对中原红色文化进行教学运用等内容。
在实践研修阶段,思政课骨干教师们奔赴林州、辉县、兰考县等地,现场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各地艰苦奋斗的伟大创业精神,深刻感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南的生动实践。老师们先后实地参观考察了裴寨村社区、石板岩供销社、红旗渠纪念馆、郭亮村挂壁公路、焦裕禄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革命遗址。通过此次研修,我院教师深刻领略了基层优秀党员干部“亲民爱民、无私奉献、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为民精神,体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感受了郭亮村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新愚公精神;学习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䘵精神。

参观红旗渠

聆听郭亮村老支书讲述修建挂壁公路的峥嵘往事

参观焦裕禄纪念馆
老师们还到殷墟遗址、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封博物馆等地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了解中国最早文字形态——甲骨文,了解中国文字的演进历程,实地感受了中原大地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研修期间,学校党委副书记于建华、学校副校长张智涌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研修心得交流讨论活动。老师们针对这几天的研修培训,畅谈了对红旗渠精神、扁担精神、新愚公精神、焦裕禄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剖析了这些精神背后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探讨了如何将研修所得、所思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

开展研修心得交流讨论
通过本次实践研修活动,参训老师们受益匪浅,不仅获得了思想理论上的提升,还积累了丰富的思政课教学素材。大家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和新愚公精神,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好有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的“大思政课”,承担起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