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由中华诗歌研究会、四川大学、杜甫草堂博物馆、崇州市文旅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华诗歌文化学术会议在四川崇州举行。我校图书馆馆长谢祥林教授与组织部刘奕老师受邀参加这一高端学术盛会。
谢祥林教授在会议上做了题名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新解》的现场发言。此篇论文为谢祥林教授近年来研究杜甫诗歌的重要成果,他从历史的视角观照诗歌文本,将史实与诗文的象征意义进行比对,提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本质是杜甫写的一首记事诗这一全新观点,是杜甫草堂诗歌“真事隐”风格的典型代表,并论证了杜甫入蜀“非辞官而是被流放”这一历史真相。研究成果受到了在场专家与学者的高度关注。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兆鹏表示,谢祥林教授的论文解出了杜甫在《茅屋》一诗背后暗藏的政治寓意,论证过程很扎实,观点让人耳目一新。西华大学潘殊闲教授也认为,谢祥林教授对《茅屋》一诗的颠覆性的解读有新意、有价值,也对当下的杜甫研究产生了很好的启示作用。
谢祥林教授近年来一直深耕于水文化研究领域,特别是对杜甫入蜀之后的涉水诗歌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与解读,目前已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接下来,由他主编的《全蜀江河诗钞(岷江卷)》即将出版,这也是我校在水文化建设与研究领域的一个标杆性成果。

图1 谢祥林馆长参加诗歌文化学术会议

图2 参与会议讨论

图3 谢祥林老师进行交流发言
(供稿:刘奕 审稿:谢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