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多方面发展水利。秦灭六国,为统一岭南,秦始皇派监郡御史禄开凿广西兴安的灵渠,沟通湘、漓二水,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西汉初年,江、汉开始有洪水灾害的记载,第一次(公元前185)江汉泛溢,淹4000多家。五年后,二水又溢,淹万余户,均在荆江段和汉水中游。汉代襄阳附近已出现江汉堤防,以后长江荆江段和汉水中游以下就成了历代防洪重点。西汉后期召信臣任南阳郡太守,创建大量灌溉工程。
东汉初年,杜诗任南阳太守,整修陂池,并创制"水排"(水力鼓风机),铸造农器。后汉时在汉江支流蛮河上扩建木里渠,可灌田4000余公顷,到北宋时已扩大可灌田4万公顷。其他如汉中的山河堰、长江下游三角洲的陂湖、巢湖地区的渠堰,有不少相传是西汉时创建的。扬州一带的湖塘水利,东汉早期已经开发。上游如西汉景帝时文翁修湔堰,扩大了都江堰灌区;王莽时文齐兴修滇池水利,灌田1.3万余公顷。航运方面:江南运河已经形成;汉武帝时曾试图开凿沟通汉水和渭水的褒斜道运渠;东汉时整治过嘉陵江上游的水道。东汉自首都洛阳,经黄河、汴渠、邗沟通向江、淮的漕运已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