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政局动荡,南方相对稳定,民众不断南移,长江流域逐渐形成基本经济区。此时水运已成为主要交通形式,并出现局部的干支流堤防和海塘。水利工程以镇江地区、太湖流域、安徽沿江一带居多,其次是湘江、沅江、汉江和赣江等地。
东汉末期已兴修扬州的陈公塘和七门堰、吴塘等工程;曹魏与孙吴交兵多利用东肥河、南肥河水运,蜀汉则经营都江堰和汉中灌区;孙吴广泛屯兵垦殖,兴修的塘堰遍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开破冈渎以沟通太湖至南京的水运。
西晋早期,杜预修复南阳水利,在江汉平原开扬夏水道(西由江陵的扬口经长湖入汉江,东由石首经华容入洞庭湖),缩短了汉江、长江至洞庭湖的航线;东晋荆州刺史桓温修筑江陵金堤,是荆江大堤的肇始;江南沿海已有零星海塘;江苏丹阳的练湖是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其他还有新丰塘。
南北朝对峙时期,南京成了南朝建都之地,长江中下游堤圩塘堰继续发展,以句容的赤山湖规模最大;中游荆襄一带的水利屡次修复。水运方面,河渠上普遍修建堰埭,渠化航道;邗沟屡次改道,通长江已有扬州向西的仪征江口,并建堰埭和水门;太湖通南京的水道,另有上容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