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代在经济上更加依赖江南。长江干支流堤防逐渐完成,上起荆江下至江苏都有了系统的堤防,汉江、湘江、赣江等堤防也普遍兴修。荆江分流穴口多被堵塞,近代仅有四口分流入洞庭湖。汉江下游及荆江段常有水灾,堵口、修堤的记载增多。下游苏(州)、松(江)、嘉(兴)的排涝,练湖、吴淞江以及其他泖浦的疏浚,更不下几千次。上游以元代修建的云南滇池水系的松华坝和海口工程最为突出。都江堰也不断改建增修。
京杭运河于元代修成后,明清时已整修成为南北运输的重要干道。漕粮负担最重的是太湖流域。江浙海塘,自宋代以来不断修筑,发展到清代,海宁老盐仓出现了鱼鳞大石塘。19世纪后期传入西方水利科学技术,有关研究长江水利的专著增多。长江的治理以疏浚航道为主,畸形发展,堤防残缺不全,中下游水灾也愈演愈烈,以1931年和1935年最为严重。